
教师优秀述职报告范文汇编九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优秀述职报告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优秀述职报告 篇1本学年,我担任三年级数学、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并且在上半年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下半年担任枣园完小教导主任。在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守纪律、讲规矩方面
本人始终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守纪律、讲规矩”的相关精神,本学年,从未从事过有偿家教等活动,除个别事、病假以外,始终坚守工作岗位,无旷工或故意不参与学校工作的情况。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在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教育教学以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服从学校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情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评讲作业,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20xx年9月,受上级领导委派,在全体领导的关怀鼓励,和各位老师的信任下,我出任枣园完小教导主任一职,通过半年的工作,我深刻发现, 在这一职位上,我还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很大程度上,没有融入角色,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除此之外,在教学成绩上,仍然和多数老师存在差距。
教师述职述廉报告四、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足够的支持,同时也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在学习中成长,尽快熟悉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我相信,通过锻炼,我一定能做好学校的相关工作。 其次,担任教导主任一职,在教学成绩上,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到枣园完小两年多的时间,在教学成绩方面,还未有过突出贡献,在新学年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早出成绩,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教师优秀述职报告 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兴农村小教师刘孝群,下面我述职的题目是《争做让兴农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我是一位年近半百的人了,今年49岁。自从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8年了。 在这28年里,我一直拼搏在大山里的教学第一线。我晋升了小学高级职称,但还没聘到高级岗位。即使这样,我仍然无怨无悔的奋斗在教学的最前线。今天我获得了这次竞岗的机会,我就把符合条件的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向各位评委汇报一下,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原谅。
一、工作与工作量。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既当过班主任,也做过科任工作。无论做何种工作我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晋一级之前我是一位比较优秀的班主任,而在教育改革中又多注重于素质教育。因此,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做出了无奈之举,使我成为了一位专科教师。让我接任了全校的《科学》、《音乐》、《微机》和《美术》等教学工作,而且还兼职着“网管员”、“实验员”、“图书管理员”和“档案管理员”以及学校的所有文件资料的编写和整理等一系列附加工作,除此之外还担任着学校的安全和财务工作以及间操音乐的播放,打铃,各种电器、电路的管理与维修维护……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领导也都有目共睹的,可想而知,我的工作量是多么之大。
二、工作中的艰辛与态度。
前期的工作就不再多说了,那时还年轻,干起工作来还比较轻松。下面就从我校丁校长由网管员升为校长之后说起吧。
1、两千零七年,因学校的人员短缺,唯有的两个专科老师,丁校长又升了职。我们学校就剩下我一个专科老师了,丁校长也无奈,当时,上级领导对三室的建设又比较重视,因此,便把他的微机教学和管理以及农远资源的接收与管理等工作移交给了我。同时我还在教《科学》和《音乐》,管理实验室等以前的一切工作。
当时我的年龄也比较大了,44岁。这可真是一头雾水,对计算机是一窍不通的我,就像当头一棒,砸的我是天旋地转。我在想:怎么办,怎么办?根据我一生的工作态度而言,我不能糊弄。可是又能怎么办呢?我暗下决心:我要学,一定要学会!——可谈何容易!又不会英语,电脑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极为神秘的一个金贵“人物”,不敢摸不敢碰,恐怕弄坏了不好向学校领导交代。可是这样也不行啊,还要教学生上微机课呀,只好硬着头皮看书学习,实在不行就向丁校长请教。慢慢的敢上机了——能给学生上简单的微机课了。可想而知,在这里,我得比其他教师多付出多少艰辛。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不下班,在学校里学习研究。一会电话响了:你啥时候回来?一会的。不知多久,电话又响了:你不饿呀?没事儿。快回来吧!我和孩子都困了,还等你吃饭呢!好,你们先吃吧,我这就回去。又不知过了多久,“吱嘎”,门开了。哎呀,你咋来了呢?我给你送点吃的。孩子呢?早就睡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个夜晚,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个休息日。夏天还行,然而冬天我真的有些不忍心让爱人点火烧炕。可是我的爱人却从来没有发过一次脾气,而且还常常鼓励我说:一定要好好的学,咱不能误人子弟呀!
领导们,老师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妻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爱人?因为她也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
能打字了,心情也轻松了一些,虽然手法不够熟练,可以不用手写资料了,这时我的心里格外高兴。但是好景不长,学校又迎来了“责任书检查”。又是当头一棒!怎么办?打字那么慢,学校也没有网络,还要打印那么多的资料。孩子上中学了,爱人晚上又不敢一个人在家。怎么办?一下狠心,找亲属借了5000元钱,买了一台电脑并安装了宽带上了网。这样在学校完成不了的事情可以回家完成,再也不用让亲爱的妻子往学校送饭了,爱人也可以帮助我整理一些材料,订档案等等。最终此次“责任书检查”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四、对未来的展望。
当今已是21世纪,为了迎接科学技术的挑战,我还要继续扎根兴农这片沃土,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农孩子的思想实际,把兴农的孩子培养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争做一位让兴农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以上是我对自己业绩的述职,敬请各位领导和评委评议!
谢谢大家!
刘孝群
XX年1月11日
教师优秀述职报告 篇3 ……此处隐藏8650个字……极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自觉,从而点燃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表现出了由衷的热情:一曰,文本参读。
文本参读即是以课文为本,据其内容、体裁选出与之相关的其它篇目,作为导入语、或者作为开阔学生视野的一扇窗户,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常在两种情形下,我比较偏向此种方式:
一是文章中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分析式的语言又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
二是一些老话套话,不说不行,直说又淡而无味,不如用其它文本来诠释,反倒能酝酿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颇符合中国文学含蓄的风度。我个人以为,仅在给学生一个自己看书的由头这一点上,文本参读就很有意义,再往深里说,文本参读一方面可以省却教师生硬的讲述,转而倚重于学生自在的感悟;
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人生境界,理解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坚持这种方式,将打破课内与课外的深重隔阂,让学生嗅到来自外界的驳杂声音,而不只是在经典的背景上辗转反侧。值得欣慰的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看书的积极性果然在逐步提升,校图书馆借不到的,还请我帮忙到大学图书馆去借。
二曰,减少概念化内容拉大具象空间。
很偶然的一次,我讲徐志摩,临时改变计划,把其人生颇具人性化色彩的一面和盘端给了学生,没想到,学生反响强烈,还希望我以后多讲这样的内容。我当时很受触动,以前我虽然对言必称考试的课文解析语言、以及据高考模式分向考察课文,一一拷问出所谓终极结论的课文处理办法,不以为然,但毕竟没有明确的反驳办法,关键时刻,是学生提示了我,可以柔情似水,为什么要冷若冰霜?李白的很多诗,是在抒发对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但这绝不是说诗中蕴含着的只有热爱一种感情,或者还有失意,有失意下的“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再说人,李白是生性不同凡响,但这并不妨碍他受到前辈夸奖即飘飘然如在云端。无论是分析诗文还是了解作者,从感知人性的角度切入,不是更容易引起同样有喜怒哀乐的学生的共鸣吗?高一学年期末考试,我教的一个班文言文阅读一项在全年级普通班中名列前茅,这更坚定了我前进的勇气。
三曰,组织小组活动。
所谓动静相宜,一味高蹈,也会产生审美疲惫感,适当地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就好像饱读诗书后的下笔为文,是一种很好的练兵方式。一方面可以在组内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暗喻着自主学习的生机。通常我会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两个组作为一个单元,接受一项工作,比如一个找典讲古、一个划出写景层次、一个品味词语的形象色彩,如此,单元之间,各个不同,又互相补充;单元之内,两个小组各显神通,都试图让全班大多数接受自己的意见。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讲效率也重节奏。尤其是学生在其间表现出的非凡的创造力令人振奋。
四曰,语言能力训练。
从长远的意义上说,学语文就是为了写文章,而文章的好坏与语言关系很大,因为人人的生活大同小异,能出彩,也就是在语言上。目前,我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的:其一,根据文意提炼词语。一句诗,或一段文字,讲课中,我会要求学生仔细地含咏,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其中蕴含的感情;其二,填词。我选择了几个素来讲究语言的作家,比如萧红,比如阎连科、蒋韵,从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小说)中摘取一些段落,碰到出人意料而又理直气壮的用词,我就留出空白,让学生来补充。等每人都有个大致的想法后,我再推出作者的用词,在激烈的碰撞诱发的欣喜的惊诧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其三,仿句练习。要求学生仿照例句的格式,写自己的话,最终从模仿走向创新。我的这些努力正在唤起学生语言的新生,我带的两名99级学生,她们的同题文章已经发表,两名00级学生也在海淀春蕾杯征文竞赛中分获二、三等奖,虽然现实总是以它的反复无常时不时地打击着我的信心和热情,我还是愿意相信时间的魔力,相信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管理话题
我是XX年8月接手美术班的。在此之前,我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又听多了小班(美术班只有21人)难管的说法,心里那种愁肠百结、忐忑不安的滋味,实在不是语言所能表述的。文、理两极分化,平均学习成绩偏低,相当一部分人与团员称号无缘,这就是班里学生最初给我的全部印象了。
第一步该怎样迈出去呢?前辈们说选拔得力的班干部很重要,可真正选起来,我才感到真是难呀,班里几乎没有人有为官的经历,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我最后把标准定在是否热心上,提拔了一拨人,现在看来,在尽职尽责这一点上,还都不错。
软性环境稍有起色后,第二步我试图往其中注入一些硬朗的东西。具体来说,就是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你追我敢、力争上游的气氛。在数学几科课代表的提议下,我们建立了分项考察制,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评估学习品德。总表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分表由各科的课代表持有,分列交作业情况、课上主动回答提问、给人讲题、不懂即问、课上表现、抄袭作业几栏,每一栏都有议定的打分标准,最后的总成绩将作为平时成绩参与各科学期成绩的评定。大张旗鼓地实行了一段时间以后,还真有种大浪淘沙的效果,能被煽乎起来的都起来了,个别我行我素的,我观察了好久,发现他们的问题不是在学习上,而是整个做人的思路,普遍表现是过高估计自己,不谦逊,不善于吸收他人良善的建议,缺乏自我反省力。
我接下来的第三步棋就是矫正这些问题人物。一招:严打严办。二招:旁敲侧击。把求进步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感到来自老师的信任的目光。三招:怒目金刚。所谓“该出手时要出手”,对于屡教不改、感情麻木、神情慵懒的学生,不妨冷处理一段时间,让他在一种风刀霜剑的压力下,先是被迫然后自觉地反省自己。四招:促膝谈心。
在我为数不多的几次成功谈话中,我深深感到,适当的夸赞,以及营造感同身受的氛围对良性谈话非常关键。除了这些单打独斗的场面,我还接受心理老师的建议,以班会为阵地,开展系列的团体咨询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以5、6个人一组,团团围坐的方式展开的,“戴高帽子”,学生要真诚地说出站在圈中间的人的优点;“我是谁”,每个人在纸条上写一句关于自己的话,打乱之后,让拿到纸条的人猜猜是谁写的;“自画像”,每个人给自己画一幅像,可以是抽象的、写实的、动物的、植物的,但一定是最能代表自己的;还有火口余生,假设宿舍失火了,你有机会冲进去取一样东西,你会拿什么呢?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意见。所有这些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意在促成班级成员之间的深度沟通;
一方面,是促进班级成员自我探索的意识,增强他们自觉的能力,以形成健康的自我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我觉得对学生不能一味地压制,还是应从尊重他们出发,讲究刚柔相济。我现在来到班里,感觉到舒服、自在,那些我“管教”过的学生反倒成了我身边最铁的朋友,连我自己都感到惊奇。
回想来到清华附中后的点点滴滴,在自己人生的流水帐簿上,我该写下这样几笔:教过两年高一,做过一年班主任,目前正在高二辗转。教学上力求寓教于乐,对语言很在意。班级管理上向往松紧适度,一直把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算是个人本主义的信奉者.